Space PlasmAs Research Team

(SPART) Beihang University

课题组参加“第十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学术研讨会”

作者:何仁杰

图片来源:会议官方及参会成员

4月26日到30日,SPART课题组一行八人在符慧山教授的带领下,前往海南海口参与第十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学术研讨会。会议日程紧凑,项目多元,参会成员在积极展示本课题组成果的同时,也与学界其他老师同学进行了高质量的讨论交流。而29日前往文昌市铜鼓岭观景台,观看长征五号火箭发射中国空间站“天和号“核心舱,并参与学院现场直播的活动,更是让所有成员体会到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和学科使命感。

会议邀请北航空间与环境学院曹晋滨院长(课题组顾问)担任主任委员,符慧山教授(课题组负责人)为发起人之一。会议分为七个专题:太阳物理,太阳风与行星际物理;磁层物理与空间等离子体物理;电离层与中高层大气物理;太阳风-磁层-电离层-岩石圈耦合;空间天气与环境应用;行星物理;空间物理探测技术进展(其中第二、三专题均分AB两个版块)。课题组成员参与了专题二A和专题六,使用统一的模板,在口头报告和张贴报告展示环节均表现出色,与其他参会人员进行了充分的学习交流。

4月26日,一行人抵达海口,进行会议注册领取日程文件。

4月27日上午,会议开幕,全体参会人员合影,听邀请报告。曹院长进行了名为《磁尾高速流动力学过程》的讲座,深入浅出引人思考,报告反响热烈。

图1 所有参会人员合照

27日下午,各专题会议研讨正式开始,符慧山教授担任专题二A会场主持人,以极强的学术专业水平把控全场。课题组博士后徐印在该会场进行了名为《Electron-scale measurements of Antidipolarization front》的口头报告,为课题组展示开了好头。

图2 曹院长进行讲座
图3 符慧山教授在主持

4月28日上午,课题组成员王哲在专题二A会场进行名为《磁重联X线附近的电子分布》的口头报告。

28日下午,成员刘馨月、于岳在专题二A会场分别进行口头报告,《偶极化锋面后的动力学阿尔芬波》和《地球磁尾新型偶极化磁通量管研究》,郭志忠在专题六会场进行口头报告《火星磁尾电子的betatron冷却》。

图4 课题组博士生王哲在进行口头报告
图5 课题组硕士生郭志忠在进行口头报告

4月29日上午,课题组一行与其他与会人员一起,乘大巴车前往铜鼓岭观景台,观看八公里外的文昌基地发射实况,并参与了本学院党支部“直播发射现场”活动。该活动引起强烈反响,并被“中国青年报”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”官方微信推送报道。

29日下午,于岳、熊芯、王哲、张文哲、何仁杰参与专题张贴报告展示,海报题目分别为《磁洞内的电子rolling-pin分布观测》、《重联出流前端的孤波观测》、《空间中磁重联X线的时空演化观测》、《湍动磁重联中色散关系和磁零点性质的分析》和《DEFOST:一种揭示空间等离子体物理色散关系的方法》、《嵌套于离子尺度此生中亚离子尺度磁绳的研究》和《磁尾磁力线偶极化现象初心时的电子投掷角特征:弹跳电子》。在场人员对海报制作和内容均进行了热烈讨论。

图6 发射现场拍照和直播活动合影
图7 直播活动被两大推送平台报道
图8 课题组成员展示海报并讨论

4月30日上午,刘馨月在专题六会场进行口头报告《火星磁尾磁通量绳中的电子加速》。11:30 – 12:00,课题组成员参与大会闭幕式,会议结束。

成员们在此次海口之行,良好地展示了课题组的风采与实力,在分享与交流中学习进步,收获颇丰不虚此行。

图9 课题组成员在大会展板前合影留念